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,其实不需要你文献读得很多,而要看你怎么组织。研知有术小编整理了3种导师看了都点赞的写作框架,并分析了1种写文献综述必须要避开的坑,让你的文献综述不再被导师说成是“报菜名”,跟“复制粘贴”说拜拜。
一、倒金字塔式,从宏观到微观
倒金字塔式的文献综述结构,是文献综述写作中较为经典和稳妥的结构。把文献综述的写作框架想象成一个倒置的金字塔,你的写作逻辑就是从宽泛的顶端,一步步收窄,最终聚焦于精准的底端,你的研究问题。
倒金字塔结构要求写作开篇从研究领域的大背景,宏观议题入手,先谈一个大方向的整体理论。再慢慢深入,逐步缩小研究范围,引入更具体的分支。最后将研究范围收窄到与自己研究最相关的特定情景,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自己的研究切入点。
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层层递进,逻辑清晰,能够有力地论证研究问题的由来和重要性。
展开剩余73%二、导演运镜法,自由切换视角
如果认为“倒金字塔”太线性,容易限制自己写作的发挥。可以试试把自己当成一名导演,用镜头的推拉摇移来组织文献这种更灵活的模式。
先用远景拉远镜头,对整个领域做全景式扫描,介绍研究背景。
再用中景推进镜头,聚焦于几个关键的子领域,进行归纳总结,让读者(主要是你和你的导师)看清你的研究版图。
然后用特写对核心的一两篇文献进行精读剖析,放大这几篇文献的优点,更要点明它们的瑕疵和局限。这,就是你研究的突破口。
导演运镜法的妙处在于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求在不同的“景别”间自由切换,让整个文献综述的表达错落有致,充满节奏感和说服力。
三、跨界搭桥术,聚焦交叉地带
跨界搭桥的方法是交叉学科研究的“神器”。它的核心思路是在两个或多个看似独立的领域之间,搭建一座理论的桥梁。
这种方法在写作上,需要先明确研究涉及的几个核心领域(比如A和B)。然后,分别梳理A领域和B领域的现有研究。关键的一步,是分析A与B的交叉地带,如这两个领域在此处有何理论对话或冲突?它们的结合处,存在哪些被忽视的研究空白?将它们连接起来,会产生怎样的新价值?
交叉地带一般是研究的“无人区”,而你的研究到达的是还未有人研究的领域,那研究的创新性自然不言而喻了。
四、注意避坑积木堆砌的写作方式
积木堆砌式的文献综述写作方法,就是开篇被导师批评的“报菜名”的写法。具体表现为“A说…,B认为…,C发现…”,将观点像积木一样简单地罗列在一起,彼此之间没有对话,没有比较,更没有你自己的批判性思考。
这种写法虽然把需要的内容都写出来了,看起来很客观。实际上却没有把文献综述的价值表达出来。它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更无法凸显你的研究贡献。所以想要写出更高水平的文献综述,就最好不要采取这种写法。
掌握3种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,避开堆砌式的写法,你的文献综述就不会再被导师批评成无序乱码了。根据你的研究主题,灵活选择一个框架,你就能清晰地勾勒出研究的起点、路径与独特价值,让你的论文从一开始就“高级”起来。
发布于:广东省惠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